时间: 2024-11-17 05:24:37 | 作者: 产品中心
如第一篇所讲,国内ivd行业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的根本是市场需求,但很多是不是刚需,那就不一定了。简单说,大家都已经习惯了一种纽带,厂家、渠道、医院联合起来挣国家医保的钱,你好我好大家好。外企建立起来的体系价格高,相比产品的成本和费用,那简直就是金矿。价格越高,卖的越多,形成了利益共同体。
简单举个例子,试剂卖给渠道的出厂价如果是30元,则渠道卖给医院的进院价是100元,检验收费是200元。看明白了吗?这也是怎么回事各家企业能够“免费”大量投放设备的最终的原因。羊毛还是出在羊身上。国家能够长期容忍这种情况吗?更何况咱们未富先老,医保不足。措施就是开源节流。在目前经济发展形势下,开源不容易。那就先节流。而且这个节流也并不是什么中国特色,因为相比国外,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一个价格体系。就是相比紧邻日韩湾,我们不合理费用很多。国家采用了各种措施,考核医院、限制开单、严格监控等等。直到最近两年,开始医疗整顿FF、DRG推进、技耗分离、加快ivd各项集采,溯本清源,让行业回归正常的发展轨道,国家的意图和措施是非常正确的。这个趋势不可阻挡,因为医疗是国之命脉,民众的根基,出问题是不行的。
例如像DRG,把检验从原来的挣钱方式变成了成本项,从做的越多越挣钱,变成了越少越挣钱,回归刚需性质。这样的路,其实国外很多国家也走过。各种措施不会改变刚需,只是让行业回归本质。人均检验该有的支出没有变。有人说,咱们不一样,比国外更卷。实际上就是集采之后的价格,我们仍旧是高于很多地区。国外大医院、第三方跟罗雅贝西谈价格的时候,价格压得一点儿都不轻。所以要正确理解国家的各项措施,这些措施会让真正优秀的企业,有好产品的企业更好的发展。
由于之前中间利益巨大,免不了产生很多灰色输送。旁门左道靠营销关系比比皆是,渠道话语权有份量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院的采购。
首先是渠道的那部分可观的操作能量砍失殆尽,例如从进院100变为50,出厂价如果不变,渠道的空间就是20元,而原来是70元。原来的70元意味着什么?渠道买下厂家设备,任意去投放,还有余粮搞定医院,签好几年合同,万事大吉。科室培训学术活动、实验室认证,老师们晋升职称,甚至帮助主任接送孩子、派人到科室干活儿、杂七杂八的事,哪个不需要成本和费用,有70元撑着就好多了。产品不好用,但感情关系在,容忍度就高一些。一旦形成了长期利益关系,后来者机会就难了。这就是占坑的好处和重要性,长期就是这套模式。
如上所述,后面的玩儿法变了!参与集采的大部分企业都觉得何必降很多,又不带量,压线报即可,给自己或渠道尽可能多留一些利润。其实这里有两类企业:第一个就是a组的企业,他们会低价报吗?肯定不可能!集采这个情况就是如此有意思,牵一发而动全身,一个价格直接影响自己全部的价格体系。市场规模很大的迈安新,顾虑多包袱重。另一类企业就是如基蛋这样的,在集采项目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量,光脚不怕穿鞋的,是利用自己的低成本优势,报低价去冲击市场。没有顾虑,抢到的都是增量!
从医院客户角度,后面都阳光化,那最直接的要求就是同品质下,谁价格低用谁的。厂家或渠道想多留一些,让医院进价高一些,那医院是傻子吗?多留一些,后面再通过其他方式弥补。第一,好操做吗?第二,操作空间有多大?最近国家很快就下文了,严查严惩卖方行贿,很明显的信号啊。所以,还不如像基蛋一样,老老实实明着给医院降价送好处!
很多人都没注意一个问题,这次安徽25省集采不仅是降价问题,其实还有拿门票的问题。25省的份额也有全部市场的半壁江山,不可小视。尤其要看传染病项目,大家没注意到吗?除了外企,国内有注册证的厂家非常少。再去掉没什么实力的企业,更是寥寥无几。如果发光项目证不全,尤其肿标、传染病这样的大项目假如没有证,那你的大发光、流水线基本上就很难向市场推进了。安徽发光集采来的太快了,让很多企业没有准备好,就关在了门外。等实施两年后,再想抢市场就非常非常难了。
什么意思?就是如果放在以前,销售政策比较紧,渠道背负金钱上的压力和风险,他去和医院谈业务必定要考虑收支、考虑盈亏,弄不好就赔了。而现在不同了,什么压力都没有,成了无本的买卖,风险和压力由厂家承担和把控,轻轻松松挣钱,那谁不干谁就是傻子啊。因此这就是2023年迈克流水线装机突飞猛进的根本原因。本质上不是渠道能力问题,渠道还是那个渠道,根本还是厂家自身的因素造成的。
第二个原因,迈克所装的流水线大部分是二甲医院,二级中上少量三级。厂家根据lis数据配置流水线,假如没有一定样本量也是不行的。基本都是替换单机,至于替换了谁的单机,大家去想吧。当然这些医院选择迈克的流水线还有产品的原因,首先装外企的流水线困难,对他们来说性价比低。迈克在国内厂家里面知名度没问题,发光大家差不多,线体和前处理部分自制部分代工,稳定性也有一段时间考验,最关键是搭配了日立生化仪,这个是很吸引医院的重要筹码。行业很多人说,迈克的生化试剂匹配日立生化仪最好,并且它的售后服务非常好,医院用着省心。综上所述,厂家激进的政策、目标客户明确、产品定位合理是迈克流水线能够突飞猛进的原因。
但是2024年,各个大流水线的厂家一定会向迈克学习,“三光三无”政策是基本底线,没这个就很难混。而国内这些大流水线厂家大多分布在在三级中下二级上区域,能预见迈安新、迈克、亚辉龙、迪瑞等会在这一个地区死拼,再加上集采医保控费和FF,相信竞争会非常惨烈。各自能不能有好的项目盈利,我看很悬。
安图2023年装的一般。有几个问题,一个600速发光磨合调试改进了一段时间,一个是佳能生化仪刚刚国产化,还有就是自产X1的改进。两项完成之后,2024年它也能更加进一步放开政策。因为跟佳能有合约,自己不能生产高速生化仪,所以未来一段时间内还是这个中日组合方式。在控费日趋严格的大趋势下,安图需要改变思路和模式,需要在产品定位上再改进,才不枉费精耕细作的好产品。
亚辉龙在大流水线上,一直是兼容式拼装。线体稳定性还可以,主要靠激进政策和各种营销关系,感觉对试剂考核量的放松比迈克有过之无不及。亚辉龙必须要格外注意风险。坦率讲,这个公司不是我的菜,做事风格我并不认同。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我要点评的话,就是典型的广深企业,典型的中国式企业。这两天3分钱报价抢标流水线的事也是在行业里闹的沸沸扬扬。在目前这个关键时期,大家都很佩服亚辉龙的胆量。
迪瑞怎么讲呢,产品纯国产,成本要比迈瑞低。但迪瑞长期的问题还是很多。理念、营销、产品创新等方面还要改进。但它的硬件还是做的相当的好的,中低端产品存在竞争力,出口海外也是会促进增长。至于在流水线上,我觉得它比较一般。大流水线难以抢过前面几家,模仿基蛋新出的小流水线,定位和成本又是问题,难以和基蛋竞争,所以2023年装机也比较乏力。再持续观察吧。
总结一下,流水线为什么重要,我应该是最早讲的,得流水线者得天下。因为从国内行业发展能够准确的看出,从生化到发光,下一步就是流水线。这样的一个过程中,会产生新势力,市场重新再分配。流水线的壁垒还是很高的,似乎做出来也不难。但是这样的一个东西一旦装到医院,影响太大。现在外企的流水线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,除了罗氏,其他三家故障率也很高,尤其雅培西门子。所以罗氏和贝克曼装的还是多一些。国产更需进步,故障率比外企更高。因为它构成的部件多而复杂,一点出问题,全线崩溃。大量样本在线上作业,那个影响不言自明。所以这就需要厂家的总实力要非常强,产品的质量、成本和费用、售后服务等等都要做到位才行。像流水线装机还不是最难,装上之后能有既定目标产出才是更难,亏钱的线非常多。故障率高,驻留人员就少不了,这些都是费用。
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,头部企业没选,只有硬着头皮去装线。谁能胜出?谁会成为行业的新龙头?关键就在流水线。单纯的发光已是陌路狂花,后面的二三梯队企业,必然会用价格去冲击发光。如果陷入价格战,必定是一条死路。所以只有提升产品壁垒,用技术和创新构建更强大的产品,给用户更好的提供更好更超高的性价比的产品才行。目前各家国产流水线还要进一步被客户所认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