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安徽省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,部署开展集中整治,着力解决标准和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,停放充电设施不足、违规停放充电,非法改装屡禁不止,违法违规生产销售,老旧蓄电池报废回收,溯源追责力度不够等六方面问题。
一是加强组织领导。省安委办(设在省应急管理厅、省消防救援总队)牵头成立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,建立“月会商、季小结、年考评”工作机制。工作专班已召开工作专班办公室第一次会议,部署各成员单位对照《方案》中明确的22条具体措施,结合安徽省实际,细化本领域有关工作要求。
二是开展集中夜查。5月23日,工作专班组织并且开展全省第一次电瓶车(含三、四轮电动车,下同)安全风险隐患集中夜查行动,共组成1845个夜查小组,派出检查人员5691人,对1346个居住小区、2509个自建房以及3726家沿街门店等夜间经营使用场所进行了检查,现场劝导搬离违规停放充电的电瓶车9974辆,依法立案处罚了51家单位、85家物业服务企业和218名个人,并将对检查发现的24条存在非法改装线索的电瓶车销售和维修门店溯源查处。
三是强化督导检查。省安委办派出3个督导组,采取明查与暗访、全方面了解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,对合肥、淮北、亳州等市电瓶车安全风险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随机开展检查督导,其他13个地市由省安全生产督察组和二季度安全生产督导组负责检查,做到督导检查全覆盖。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,严格整改闭环,加强归纳分析,追根溯源,有明确的目的性地采取治本措施,坚决遏制电瓶车火灾事故发生。